科学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医疗科研关系着全民健康事业发展,更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很快,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即将拉开帷幕,本届盛会不仅有众多海内外知名老一辈专家出席,更有很多消化病领域的后起之秀出席。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青年专家金鹏就是其中一个。自从业以来,他始终坚持以“患者至上,质量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消化道早癌诊疗领域成果不断。擅长早期胃癌/大肠癌内镜下诊断、早癌ESD手术、贲门失弛缓症POEM手术等内镜技术的他,也将带着双重使命出席这次盛会。
时刻守护人民健康,做病人值得信赖的“白衣战士”
金鹏医生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前身是北洋时期建立的陆军军医学校附属医院,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历史。拥有一大批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人才的第七医学中心,不仅要为广大解放军官兵服务,同样也是我国卫生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选择将这里作为自己从医生涯的平台,金鹏医生一直兢兢业业,为的就是要做病人值得信赖的“白衣战士”。
曾经,一位饱受多发性肠息肉折磨的女性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第七医学中心。此前,为了治病,家人带着患者跑过多家医院,也做过多次息肉切除手术,但病情很快又复发,患者和医生面对似乎“春风烧不尽、野火吹又生“的奇怪“结肠息肉”束手无策,除此之外,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又发现了胃窦早期癌变,家人顿时觉得五雷轰顶。走投无路之时,经其他患者介绍,他们来到了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想要彻底消除病痛。负责消化内镜诊疗的金鹏医生同其它科室专家负责接待。此时,金鹏医生不仅要负责和病人家属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治疗方案,还特别要做好安抚病人家属情绪的沟通工作。原来,病人是外地人,一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每天都要承担很高的生活成本,再加上在北京又没有亲戚朋友,他们非常焦虑,一度想要放弃治疗。
了解到病情后,金鹏医生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迅速制定了治疗计划。原来,该患者的胃窦早期癌变和多发性肠息肉都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切不尽的肠息肉原来叫做“帽状息肉病”,是一种罕见病症。金鹏医生首先组织施行了胃镜下ESD手术,切除了患者的胃窦早期癌变,然后通过药物杀除幽门螺杆菌,治愈了这种奇特的肠息肉。从检查到手术,一切非常顺利。在此期间,金鹏医生和科室护理人员也多次来到病人所在的病床嘘寒问暖,及时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很快,病人就达到了出院要求。既没有花费太多钱,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顽症,病人和家属对医务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是军队系统的一名医生,更懂得军民鱼水情这层道理。对于病人,我们必须像对待亲人那样为他们做好一切服务,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难言之隐和后顾之忧。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需要有医德与责任心。”金鹏医生表示。
直面前沿课题,用新科技理念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带着从医后立下的誓言,直击前沿学术问题,解决老百姓健康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成为金鹏医生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由他参与的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于2017年正式启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情况正处于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胃癌,居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危害国民健康。自从接触这个项目以来,我了解到这个任务难度很大,过程很艰辛,但必须一步步去克服。”金鹏表示。
据了解,这个科研项目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找出最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借此筛查出肠癌高危人群。相比于以往普遍采用的粪便潜血试验和血液肿瘤标志物,以他为核心科研骨干的该项目采用的方法在大肠癌筛查方面更为高效精准,可以大大解决目前国内内镜医生稀缺的问题。
“虽然肠癌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肠镜早筛。不过,我国需要做肠镜筛查的人群数量非常大,而专业内镜医生数量又奇缺。通过精准的筛选出肠癌高危人群,可以将内镜医疗资源高效的投入到最需要做肠镜检查的人群中去“
作为消化内镜领域的青年专家,金鹏医生一直在自己承担的临床和科研业务上废寝忘食,为的就是尽早完成技术突破,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诊疗,真正为消化医疗事业做出贡献。金鹏医生深知,和很多前辈专家相比,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提高之处,借助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等学习交流平台,他也将带着任务和目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为后续科研创新带来新的灵感和动力。